中國牛蒡之鄉指的是莊塢鎮。
位于山東省蘭陵縣的莊塢鎮總面積33.75平方公里,耕地面積2.8萬畝,轄19個行政村,3.5萬人。有著牛蒡之鄉[1-2] 的美譽,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集牛蒡種植、加工、出口于一體的鄉鎮。西鄰京滬高速東靠沂河323省道縱貫南北,地理優越交通便利,距離日照港100公里、連云港150公里。莊塢人民時刻不忘勤勞致富的中華傳統美德,貫徹落實黨的三農政策。2003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9億元,人均純收入已達到3000元。
2004年2月被國家特產委命名為中國唯一的"中國牛蒡之鄉"。
莊塢栽培牛蒡是于1988年在山東省率先從日本協和種苗株式會社引進種植獲得成功,1990年開始大面積的栽培,是國內最早引種日本牛蒡品種成功的地區,為此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,1993年又承擔了“牛蒡栽培及加工”國家星火計劃項目,形成了牛蒡產品的企業收購標準和保鮮出口標準,1996年獲省星火二等獎,并帶動了牛蒡加工業的發展。
相繼開發了牛蒡茶、牛蒡酒、牛蒡咸菜、牛蒡營養液和利用牛蒡葉提煉綠原酸等系列加工產品,恒溫保鮮,加工儲藏產品量占全國的80%以上,主要出口日本、韓國、美國、臺灣等國家和地區。
莊塢鎮為此成為我國重要的牛蒡生產及加工出口的集散地,被國家特產委命名為“中國牛蒡之鄉”、被譽為山東的“洋菜園”。
近年來,莊塢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'三農'工作,加大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力度,積極推行標準化、無公害生產,加快產業化進程,取得了顯著成效,已由原來蒼山的'糧囤子'變為以種植牛蒡、大根等出口創匯蔬菜為主的'山東洋菜園'。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引種牛蒡以來,經過十多年的發展,現已成為主導產業,特別是近幾年來,每年鎮內牛蒡種植面積都在2萬畝以上,同時,莊塢的農民和企業還在周邊適宜地區輻射種植5萬多畝,2004年2月被國家特產委命名為中國唯一的'中國牛蒡之鄉'。2003年僅牛蒡一項全鎮農民就增加收入近4億元人民幣。
自2003年8月以來,鎮黨委政府針對土壤板結、種子老化、病蟲害嚴重等現狀,聘請了省農科院的專家進行牛蒡的良種繁育、病蟲害防治以及秸稈反應堆三項技術的示范推廣應用,以提高牛蒡的質量和產量。
在大力發展以牛蒡為主的創匯蔬菜的同時,圍繞創匯蔬菜的加工業發展迅猛,現已建成涌泉、多福、高堯三個工業園區,民營企業發展到123家,從業人員近萬人,其中成規模、上檔次的創匯蔬菜加工業達50余家,具有自營出口權的11家,外商獨資、合資企業5家,貯存能力達2萬噸,年出口能力達10噸,產品形成速凍、淹漬、保鮮、脫水、造酒、釀醋等八大系列20多個品種,出口日本、韓國、香港、臺灣等國家和地區。2003年出口創匯達600萬美元。